随着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收音机早已被人们遗忘,但那些曾经记录过历史时刻的电波声音却仍然回响在耳边。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时代之声”非葛兰莫属。也许你会觉得播音很简单,不过是对着话筒念词就行了,其实不然,咱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播音设施简陋,环境艰苦,而葛兰以清新明快、平中见奇的风格,用60多年的播音生涯,为全国党员上了一堂难忘的时代宣言。她是一个优秀的播音艺术家,她用声音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用努力和坚韧为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许是个美丽的错误,让师范出身的她阴差阳错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最小的播音员。但秉承着“站一岗爱一岗”,年轻的葛兰全力以赴,仅用了三天就掌握了速度和播法,能迅速准确地播报各类时事热点新闻。由于当时各地的新闻主要通过手抄纸质稿件传送,而且随来随播,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极强的基本功和应变性。为了能让全国人民准确地获得一手信息,她下决心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时刻高度集中,即使临时送稿,也能确保一字不差。“只要稿件在前,便身无旁物”的习惯,让她无愧于全国十大杰出播音员的称号,无愧于那句“衷心感谢您对中国播音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这份对工作严谨严肃的敬业精神不正是每个岗位上的我们所必需的素养!
即使被誉为“金嗓子”,葛兰也从未放松对“嗓音”的磨练,无论是严肃的新闻联播,还是欢乐的少儿节目,都能“声临其境”。只因为她知道“好嗓子是练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更不是娇出来的”。但播音并非照本宣科,只有理解内涵才能让新闻更“浅显易懂”。为了让这份理解时刻紧随时代脉搏,在数十年的播音生涯里葛兰切实践行了“时时不离书报、日日深入基层”。因为她知道“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这份无私无悔是与先生夏青半世纪风雨相随的伉俪深情。因为相知相守、不求回报,才能让他们在历经世事沧桑、疾病折磨后,仍坚信“我跟他一辈子,感觉很幸福”。这份无私无悔更是对国家播音事业的传承。无论是创办“葛兰广播人才培训学校”,还是回到母校中华女子学院开创“博雅课程”,都是源自一颗希望将播音理念、艺术感悟传承给下一代的真心。
时代在更迭,电波早已不在,但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兢兢业业的信念早已成为时代的象征。现如今葛兰已经90岁高龄了,但她仍然保持着对播音事业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望。坚毅的身影奋战在教学前线,以饱满的工作状态继续在播音教育的岗位上润物无声。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培养了一代代播音人才。她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学无止境、艺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