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华夏信息网 > 要闻 > 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以上,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首创跨境安检前置
百度

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以上,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首创跨境安检前置

6月10日,在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内,莞港两地海关人员正对一批高端精密产品进行跨境安检、办理海关手续,待完成所有安检和打板、货运站收货后,将通过湾区快线直达香港机场,发向全球。空港中心海空联运模式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能为企业有效降低约30%的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

6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内的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科副科长何玉华介绍,空港中心项目于4月18日启动正式运行。截至5月18日,已监管验放航次31个,货重80吨,货值约2700万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首阶段全面建成后,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以上。”

空港中心相当于一座“城市候机楼”,使香港国际货站功能前移至东莞,为东莞及大湾区城市高附加值产品构建了快捷出海新通道,也填补了东莞航空货运设施和功能的空白。

“我们最终目的是把香港围绕国际航空枢纽构成的整个产业链复制过来,在这里逐步完成香港管理模式东莞化,逐步形成涵盖贸易、研发、旅游、会展等功能的空港经济产业。”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景超表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典型,空港中心的启动运行,背后体现着东莞在推动莞港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新探索,对助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有重大意义。

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达100万吨以上

驱车来到空港中心,一辆辆货车装载着已完成打板装箱的出口货物,驶向东莞港,经水运直达香港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国际物流通道、内地最重要的贸易转口港,大湾区有近70%货源通过香港机场进出口。而以往经香港机场发往全球的出口货物,需要先在当地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再通过公路运输,经深圳口岸运到香港机场货站,完成安检后再装入飞机货舱,整体效率并不高。

如今,随着空港中心项目的正式运行,出口货物在东莞就能完成“一站式”海关通关手续办理和航空安全检查,将香港机场货站的功能和服务延伸至东莞港,在东莞前置完成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核心业务。

叶景超表示,海空联运模式实际上全国各地近年来都在探索,但目前为止,大多数都没有实质性突破,其难点包括现有的国内政策机制、全球民航监管条例等都较难突破。“在莞港两地共同努力下,我们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突破了跨境前置安检、制定海关监管方案、香港货站内地收货、创新设计海空兼容载具等,搭建起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海空联运直达模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现场了解到,为更好护航通关,黄埔海关还为空港中心专门量身定做了一套监管方案,包含了支持货物的混离出口,允许保税货物和一般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多业态货物混合出口,简化通关、实施海关检查前置、打造空港货运枢纽,利用周边陆运车检厂、跨境电商监管场所等,支持一般贸易货物、市场采购货物、跨境电商等通过转关方式,运到空港中心来出口等。

运营至今,空港中心已完成香港三大货站的进驻,31家香港空运货代完成民航处备案。此外还进驻了4家公共打板仓,有5家船舶公司在此设立了定点收货。

“现在通过空港中心出口货物通关非常快速便捷,从货物装车到完成所有报关、查验等环节并运至香港机场,全流程只需要不到1天的时间,操作成本降低了三成左右。”华海科技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浩声说。

目前,空港中心正在按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先导计划,实施时间为2022年至2025年。在此阶段中,要实现香港机场安检、打板和收货等核心功能全部前移至东莞港,并完成市场培育。第二阶段将选址东莞港临港地块,由东莞港务集团与香港机管局合作建设运营,逐步形成涵盖贸易、研发、旅游、会展等功能的空港经济产业,预计首期于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为实施“湾区通”工程探索更多示范样本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四周年,随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流动的大湾区处处生机盎然、活力迸发,“软硬联通”不断加速。

日前广东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其中明确,要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

南方财经全媒体调研发现,今年以来,大湾区各地在推进实施“湾区通”工程上,不断创新模式、加速融合。这其中,加速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则真正体现出“将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的新趋势。

作为香港机场第三跑道重要配套设施,空港中心项目严格按照香港机场货站标准建设,并作为其在华南地区的指定收发货点。项目在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之外,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软联通”,项目创新案例入选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运作,对于对增强香港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东莞及珠三角地区货物的物流通达能力有很大意义,也对推动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空港中心未来就是要探索香港管理模式东莞化,探索更多海运联运模式新经验。”叶景超表示。

目前,世界局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港航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全球航运新生态,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是粤港澳大湾区港航产业的共同课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除东莞外,今年以来,广东各地也正在围绕推进实施“湾区通”工程加紧发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港航业融合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香港水陆相连的城区,今年以来,深圳盐田主动对接香港北都区建设,提出全力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根据规划,合作区建设“五大工程”的首位,就是“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打通深港要素跨境流动主动脉”。

为加强合作,香港运输及物流局今年与广州市港务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穗港打造成为国内国际领先的港口航运管理示范区,提升湾区港口群面向世界的国际港航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