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几天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获得市场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公司争相进入市场,行业加速迭代升级但巨大的蓝海市场能否实现,取决于量产和成本控制硬件环节,如电机,减速机,结构件等,都有产业链机会
万亿级市场开启
小米此次发布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是继去年小米仿生四足机器狗Cyberdog之后,机器人Cyberdog家族的新成员据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介绍,CyberOne身高1.77米,体重52公斤,拥有智能大脑,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感,分辨85种环境语义,小脑也很发达小米开发了全身控制算法,协调21个关节自由度的运动敏锐的视觉,Mi Sense视觉空间系统可以三维重建现实世界,四肢强壮,全身由五个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尚未量产
不久前,马斯克宣布将于9月30日发布一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根据公布的参数,这款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72米,体重57公斤,负重20公斤,最快行走速度8公里/小时擎天柱将配备与特斯拉相同的智能驾驶摄像头,内置FSD芯片,并与汽车共享AI系统马斯克表示,擎天柱任务主要是为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
接近小米集团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像小米集团,特斯拉这样的头部科技公司,起到的作用是为市场树立标杆小米集团此次发布人形机器人,向市场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价值,将刺激更多资金投入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创新公司,为这类需要高R&D投入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平安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高适应性可以突破工业,商业,家居场景的限制,整合各种应用的市场空间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又一个应用入口,商业价值极高
据券商测算,预计到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65亿元,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908亿元和1.9万亿元,而中国将分别达到754亿元和3762亿元。
产业链机会出现。
中信建投表示,人形机器人可能的硬件解决方案包括动力总成系统,智能感应系统,结构件,线束和连接器,面罩玻璃等零散单元其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是解决机器人运动问题的技术突破的关键环节智能传感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图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以及FSD芯片,计算芯片等计算系统,充当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
上游零部件在总成本中占比最高,利润水平最强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动力总成系统成本占人形机器人总成本的35%,是价值最高的部分,其次,智能感应系统占人形机器人总成本的25%
北京立德机器人平台总经理潘岳告诉记者: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部件有更大的机会率先进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信建投认为,电机,减速机,结构件等硬件环节存在产业链机会目前芯片主要在海外,软件算法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大部分公司选择自主研发
上市公司跃跃欲试在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后,8月12日,韩伟科技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小米科技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尚未使用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能达的柔性传感器苏州能达研发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已有大量产品和应用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柔性传感器可能会有更多的应用,我们会加大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投入苏州能达与小米科技存在股权关系目前产品已经进入小米供应链
高技术壁垒
中信建投表示,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在R&D和设计上有很大不同,普通机器人厂商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型。
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目前面临成本高,应用场景不清晰,技术功能简单等问题
人形机器人未来会优先应用于非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市场化还需要很长时间一位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工业产品首先是安全可靠,实用而不是多功能功能越多,越灵活,越难做到安全可靠
潘岳说,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结构设计,控制精度和部件参数方面有很大差异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精度参数尺寸要求不同,大小和形状差异较大,在外观和运动方面都无法满足人形机器人的要求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厂商要想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需要在一定产量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符合人形机器人应用水平的零配件产品
平安证券认为,虽然机器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但并不是所有的机器人都必须是人形机器人根据应用场景,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或者更适合做人形
中信建投表示,人形机器人巨大的蓝海市场能否实现,取决于产品的量产和成本控制由于仿人机器人结构复杂,控制性能要求高,所以价格非常昂贵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量产和降低成本将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形仿生机器人的技术集成度最高,难度也最大小米还在起步的第一阶段,CyberOne每天都在学习新技能我相信未来智能机器人一定会进入人们的生活